我的资料
我的订单
  购物车 (0)  
亲,您的购物车空空的哟~
去购物车结算
   
查看手机网站
.
 

从城的形成历史角度谈城市与农村的差异

 
文章附图

城市怎么来的,这个还要追溯到远古时期,在唐尧时期洪水泛烂,谁负责治水工作呢?

鲧!

这是四岳推荐的,唐尧说鲧这个人负命毁族,不可以用。

这个时候,四岳说现在我们也没有办法,他是**的人选,那就试一试吧。

唐尧接受了建议,鲧成了治水的负责人。

从城的形成历史角度谈城市与农村的差异


大家都知道鲧治水九年没有成功,为什么没有成功?因为他采用堵的方法。

水怎么可能堵的住呢?他的失败是注定的。他儿子大禹吸取了他失败的经验教训,采用疏的办法,他成功了。

鲧留下了什么?

城。

因为鲧用堵的方法,就是将水堵在外面,那自然要将自己围起来的,他的眼界远没有他儿子大禹的高,大禹眼中有九州,鲧的眼中只有他的部族。

围起来的,就是城**的雏形。所以鲧很可能是城市的最早发明者。当然这一段历史是无法考证了。

围起来,谁有资格住在城里?

当然是与鲧关联度很高的人才有资格住在里面,所以城代表一个界限。界限内与界限外是有很大的区别。

从城的形成历史角度谈城市与农村的差异


周朝的城很有特色。

为什么不说商朝呢?因为商朝**的特色就是迁都,动不动就把都城移一移,这和周朝完全不一样。

周朝迁都次数并不多,稳定下来城才有生命力。

周朝实施的是国野制度。

先建立一个据点,这就是城,王城,王城之外百里称为郊,我们现在说的郊区就是那时形成的概念,当然现在用了一个新名词:城乡结合部。效外面的就是野。

城里的人就称为国人,而城外的人就称为野人。如果觉得野人不好听,那换个词,氓。这个词在《诗经》中经常出现,似乎也不怎么好听。现在有一个词叫“流氓”。

周朝的城的制度就深深烙下了地域歧视,城里的人与城外的人是完全不一样的。

城里的国人是统治者,是上层人物,而城外的野人是被统治者,他们没有当兵和受教育的权力。

从城的形成历史角度谈城市与农村的差异


有些人会说在古代当兵有什么好的?

我们现在一般称士兵,兵是谁有资料当?不是随便哪个人就可以当的,他有一个条件:士。

所以在春秋早期能当兵的是士,到了后期及战国,战车的没落,士兵的范围才扩大了。

有些人戏称春秋时期的战争为什么有点像体育竞赛,在作战过程中,我方居然还可以下车帮敌方修理战车,追击战时,居然说我今天射了三箭,杀了两人,不可以再射了,也不可以再杀人了。

为什么不拼命?

因为大家都是有身份的人,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比较谁的实力强,既然实力强弱分出来了,自然没有必要生死拼斗。

后期为什么这么惨烈,人太多了,为了生存,所以自然要生死搏斗。

从城的形成历史角度谈城市与农村的差异


城的规矩是周朝立下的,后世就延续下来了。

因为城里住的都是有身份的人,既然是身份,自然有高低。

就像孔子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怎么体现身份,那就必须得讲规矩,如果你不守规矩,那你就得受到处罚。

比如皇宫的司马门的驰道很宽也很平,旁边的路不太好,但你上去试试,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还真有人去试了。

汉景帝当太子时与梁王一起从司马门过,也许是年轻人不懂事的缘故,被守司马门的公车令张释之抓住了,直接就扣下来了。

最后是汉文帝免冠道歉,薄太后说这是我特批的,这事才结束了。

还有一次三国的大文豪曹植也从司马门过了,但守门的没有拦住。

这件事情曹操知道了,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公车令被斩,曹植失去和哥哥曹丕争位的机会。

这就是规矩,城里的规矩谁都不能破坏,权势最高的人也一样,因为规矩一旦破坏了,整个城里就会全乱套了。

从城的形成历史角度谈城市与农村的差异


城里的规矩就特别的多,但是住城里习惯之后的人并没有这样的感觉,他们似乎觉得天生就是这个样子的。

城外的人到城里会被嘲笑不懂规矩,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城外没有那么多人,而且也没有那么多人集中起来,自然不需要讲那么多规矩。

城之外的野也就是现在的农村,在那里讲什么呢?

讲情。

孔子有一次出游,休息的时候,马吃了别人家的庄稼,这个就坏掉了,马被扣了。

作为孔圣人的弟子子贡主动请求要回马,他要用他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农民。子贡自然拿出他熟悉的一套规矩与农民对话。那人当然不理会了,你吃了庄稼,你还跟我讲规矩?

子贡没有办法,只好回来了。

子贡是以能言善辨著称,但也没有用,因为农民不跟你讲这个。

从城的形成历史角度谈城市与农村的差异


后来马夫说我去跟他说。

子不耕于东海,予不游西海也,吾马安得不犯子之稼

大意就是你从未离家到东海之滨耕作,我也不曾到过西方来,但两地的庄稼却长得一个模样,马儿不认识这个庄稼,以为都一样所以才会偷吃你的。

看上去挺无理的,怎么可以因为庄稼长的一模一样成了马儿偷吃庄稼的理由呢?

这就是情,农民就吃这一套,马回来了。

这一则故事记载在《吕氏春秋》。

冯梦龙对此点评很辣。

人各以类相通。述《诗》《书》于野人之前,此腐儒之所以误国也。——《智囊·上智部·孔子》

人以类聚,你在农民面前聊《诗》《书》,这是迂腐之人误国也。为什么孔子一开始不派马夫去呢?冯梦龙说如果这样,子贡心里会不服气。先让子贡去了,子贡失败了,马夫再去成功了。

这是孔子对子贡上的一节课,这才是因材施教,圣人之智慧。

从城的形成历史角度谈城市与农村的差异


城市的规矩,农村的情!

这两者没有高下之分,只有习惯之别。

农村为什么要讲情,因为要守护土地,自然要靠情来团结,所以农村特讲人情味。人情味的坏处就是排外。在古代村与村之间很可能因为一个不足三十厘米的小路发生械斗也不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农村动之以情比晓之以理更有用。

这就是农村的规矩。

只不过城市的规矩是形成文字,而且很复杂,一条又一条的。

条数随着城市越来越大只会越来越多,而不会越来越少,城里的情当然也越来越淡,最后就以规则替代了情。

在城市生活的好处就是不排外,陌生人也可以生存的很好,不好的地方就是人太多之后,人挤人,就像发绿豆芽一样,看上去一大丛,其实每一个缺少光照,因为空间不够。

在农村生活习惯的人进城会感觉很新鲜,但会很不习惯,因为规矩太多。

当城里的人去农村也会感觉很新鲜,但久了也会不习惯,相应的服务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