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资料
我的订单
  购物车 (0)  
亲,您的购物车空空的哟~
去购物车结算
   
查看手机网站
.
 

一个小善举,做了300年:十代人的坚持,日行一善的力量

文章附图

文|十里百果

7月初,新闻上有一户平凡人家的善举感动了很多网友。

这家人来自浙江宁波,他们每天会坚持做一件事:烧好茶水放到街口的路廊,免费提供给路人饮用。对于这件小事,他们一做就是十代人,三百多年。

一个小善举,做了300年:十代人的坚持,日行一善的力量


这家人的长者是80多岁的童松达老人,他记得烧茶赠路人的善行是从清朝祖辈延续下来的家族传统,也记得自幼就随父兄烧茶的情景。在父兄相继过世后,十多岁的他独自接过了这项任务。

如今童爷爷和老伴腿脚不便,大儿媳又握住了烧茶的接力棒。她说会坚持做好这件事:“童家人十代烧茶,到我们这里不能断了。

一个小善举,做了300年:十代人的坚持,日行一善的力量


这个故事在网上引发了热议。有网友留言说自己曾到过路廊喝茶,感恩施茶者。有人说要特意去品茶并看望老人。还有网友评价道:“3年是习惯,30年是传统,300年已经是文化和历史了。

一个小善举,做了300年:十代人的坚持,日行一善的力量


童家人世代烧茶的努力,让我们看到小小善行蕴藏的大智慧。它也在提醒我们:坚持善行就是**的家风。

日行一善

有益于自我修行

“日行一善”的典故来自北宋时期的一位大臣葛繁。他坚持每天做好事,官至太守。有人向他请教怎样做到“日行一善”,他回答说:如果一条板凳倒了而令通行不便,那么弯腰扶正它并放好,就是一善。

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指出:日行一善是个人修行的基础,而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光说不做,或者因善小而不为,都无法实现这个目标。

最近微博上流传着一个视频,来自内蒙的高伟利用闲暇时间进山捡垃圾,5年来竟然捡了4万多个废瓶子。

这个庞大的数目看似不可完成的任务,可高伟却凭一己之力做到了。而他最开始行动,是因为看到一句话的触动:“最小的善行胜过**的善念。

一个小善举,做了300年:十代人的坚持,日行一善的力量


高伟每次进山出行10公里,能捡到几百个废饮料瓶。其中有些已经在山里扔弃了好几年。

不知有多少行人曾在爬山时对这些碍人眼目的垃圾皱起眉头,遗憾的是长久无人行动。

如今高伟把这些废瓶子一点点收集清除,还给青山一片干净和美好,他觉得很有成就感,心情也更愉悦。

他戏称自己从“业余捡垃圾”变成了“职业捡垃圾”。捡垃圾竟成了他追求的事业!

视频中高伟并没有露脸,只是展示了自己捡的废瓶子,提醒大家要爱护环境。他也不为利,因为捡垃圾并不赚钱,而且他把卖废品的钱全都捐去继续做慈善了。

一份善行竟然催生出更多的善意!

一个小善举,做了300年:十代人的坚持,日行一善的力量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善是人生最高的意境,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目的

坚持做好事的人都心怀善念,他们不求回报,在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实现个人价值。他们也在日积月累的行动中培养了奉献精神,锻炼了做事的恒心和毅力。

高伟告诉我们:慈善不是富贵者的专利,也无需惊天动地,平常人的点滴行动都可以化为缕缕善意。

日行一善

是家教良方

坚持行善不仅有利于自我修身,还能带动家人,为家族建立起良好家风。祖辈的身体力行为后代做出了榜样,祖先的优良品行浓缩成经典家训,值得后辈们去学习和发扬。

《周易》中有一句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说的就是坚持做好事的家庭,受到的恩泽能惠及子孙。

在广州有位爱心人士黎秋华,因为祖孙三代共同做义工而被广为传颂。

一个小善举,做了300年:十代人的坚持,日行一善的力量


黎秋华在一所成人教育学校任副校长。她最开始做公益是因为自己刚进校任教时,资助了班上一位贫困山区的学生。得知这位学生家乡有很多年轻人缺乏学习机会,她又约上几位老师去山区办义务培训班,后来还组建了学校义工队去各地开展公益活动。

黎秋华的善心影响了自己的家人。她的儿子从小跟着母亲耳濡目染,长大工作后作为电视台主持人热心组织公益活动,多次被评为“广州好人”。不仅如此,黎秋华的孙女受到父亲和奶奶的影响,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

一个小善举,做了300年:十代人的坚持,日行一善的力量


从2016年起儿子组建了广东首支明星义工队,祖孙三人都成为了义工的一员。看到儿孙表现优秀又孝敬长辈,黎妈妈很欣慰。

黎秋华看到了善行的影响力,它让家人互敬互爱,让后辈懂得了感恩和奉献。善行在黎妈妈家中结出了善果。

老一代人常说一句话,要想家族兴旺,就要行善积德。因为他们坚信:人心向善,天必佑之。

北宋司马光在《司马温公家训》中提出:“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间,为子孙长久之计。

阴德指的就是不求回报地做好事,这种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正是祖辈留给后代的**财富。

日行一善

可以造福四方

对于烧茶的童家人,很多人好奇这个看似无名无利的行为,他们家族为何能坚持十代人不动摇,还做得如此用心?

细心的网友发现他们所住的地方是“前童古镇”,有着800年悠久历史。前几年,中央电视台还专门报道过这个古镇,说这里民风淳朴,以孝治家。

一个小善举,做了300年:十代人的坚持,日行一善的力量


前童村的村口有一个清朝时期建立的“着衣亭”,是给在外做官的童氏子弟脱下官服换上布衣的地方,这是敦促他们回到家乡要与村民平等相处,不分尊卑。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样恪守孝道、注重德行的环境中生长,难怪童家人对于乐善好施之事习以为常,做起来并不觉得费力。

作为一座文化古镇,前童村迎来送往的游客很多。提供免费茶水,让来访者宾至如归,便是童松达一家人友好的待客之道,以尽地主之谊。

2019年1月,童松达老人被评选为“浙江好人”。他平凡的事迹得到了浙江多家媒体的报道,鼓舞着更多人从身边小事做起,为社会奉献一份爱心。


其实不仅在前童村,浙江各地都有为行人设路廊、提供免费茶水的传统。

古代人交通不易,出门在外的赶路人能在路途疲惫、口干舌燥之时找到一个驿站,喝上一口茶水,一定是如饮甘醇、提神解乏。他们也一定感激不尽,心里想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这个贴心的习俗流传至今,已经深入民心,当地居民把它看作司空见惯的事,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去做。尤其到了夏天,爱心茶摊经常能在街边出现,给路人提供了一份方便,送上了一份清凉。


这样的暖心民俗,会感染到社会上更多人像童家一样用实际行动去传递善心。

聚沙成塔

积水成渊

德兰修女在印度终生救助穷苦百姓,自称只是“穷人的手臂”,却获得世界尊敬,并获诺贝尔和平奖。她说过:我们很多人都做不了伟人或大事,但可以用大爱来做小事。

这几年外卖业务很火,可忙坏了外卖小哥们,有时连吃饭喝水都顾不上。每当严寒、酷暑、暴雨等恶劣天气时,他们更是最忙碌的赶路人。

很多饭店门口会摆放一大壶茶水,供奔波的外卖小哥免费饮用。还有越来越多的个人客户开始体谅外卖小哥的辛苦,在下订单时特意多订一瓶饮料或一点食物送给外卖小哥。

一个小善举,做了300年:十代人的坚持,日行一善的力量


近年来,爱心冰柜开始在街边涌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悄然走红。尤其是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爱心冰柜更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冒出,为警察、环卫工人、外卖快递小哥、义工等户外一线工作者送上了及时的关怀。

爱心冰柜无人看管,难免有贪小便宜者“顺走”饮料。但还有很多热心市民主动往冰柜里摆放饮料和食物,希望户外工作者们既能解渴还能充饥。

爱心冰柜就像试金石,能测出人心的冷暖。

前不久在南京街头的一个爱心冰柜前,有位年轻小伙,先是打开冰柜看了看,又到附近超市买了一箱纯净水补给到冰柜里。但也有市民哄抢礼包,还有大人自己不好意思拿却叫小孩来冒领礼包。

一个小善举,做了300年:十代人的坚持,日行一善的力量


叫小孩代抢礼包的市民也许并没意识到,顺走一个免费礼包不仅违背了自己的良心,还会给孩子造成贪图小利的负面影响,得不偿失。

与此同时,岳阳市福利院附近的无人冰柜前,却上演了动人的一幕。一位小女孩用零花钱买了瓶饮料放入无人冰柜,还在瓶上贴了自己手写的爱心小纸条。


一个小小的善举就能在女孩心中播下公益的种子,这是多么神奇的力量。

爱心行动是一种选择,表达了人心自觉向善的愿望。

正如德兰修女所说,哪怕生命微小到只是一根灯芯,只要燃烧了就能照亮自己,照亮他人,甚至还能去照亮世界。

如果每个人都能为他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那么这份爱心就会在家人、朋友和社会中传递开来。

法国思想家卢梭指出:“行善是人心能领略到的最真实的幸福。

日行一善看似小事,却有着积少成多的无限力量。这件“小事”值得我们去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