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资料
我的订单
  购物车 (0)  
亲,您的购物车空空的哟~
去购物车结算
   
查看手机网站
.
 

趣谈苏轼:中国历史上最有温度的文人

 
文章附图

如果说到中国历史上最有温度的文人,那一定是苏轼无疑了,而关于苏轼的生平种种,我们其实可以从一份档案开始。

趣谈苏轼:中国历史上最有温度的文人


姓名:苏轼,又名苏子瞻,苏和仲,苏东坡

性别:男

民族:汉

血型:?这个倒不是很清楚

星座:摩羯(这个是苏轼自己研究过的,苏轼曾在日记中写道:我看韩愈的日记发现他是摩羯座的,我也是摩羯座的,我们俩又都很命苦,这说明摩羯不是啥好星座

退之诗云:我生之辰,月宿南斗。乃知退之磨蝎为身宫,而仆乃以磨蝎为命,平生多得谤誉,殆是同病也。)

学历:进士及第

职业:虽然他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大宋官员,但同时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米其林特级厨师这样的标签在他身上更为生动融洽

生卒:公元1037年——公元1101年

1、

故事的一切,都应该从1037年的某个晚上说起。

“浪荡子”苏洵的老婆程氏给苏洵生了儿子,名叫苏轼,“轼”,也就是“车把手”的意思,很难想象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会给他的儿子取名叫做苏车把,并且之后苏车把还会有一个叫做苏车轮印子的弟弟。

趣谈苏轼:中国历史上最有温度的文人


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一家三口后来在文坛上的地位,“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三苏”一家就占据了唐宋八大家里的三席,实在是不够客气。

不过这时的苏洵实在是称不上什么正经人物,《三字经》里有这样一句: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意思就是苏洵二十七了,孩子都有了,才开始发愤读书。由此可以看出来下一代对一个男人的重要作用,但是相比起孩子,一个好女人的作用明显更为重要,也就是刚生下苏轼同学的程氏。

关于苏洵的游手好闲,程氏其实是有想法的,但是诫勉的话程氏从来没有说过,她一直在等着一个时机,而这个时机一等就等了七八年。

一直到孩子都有了苏洵感慨道:我是真觉得自己还可以去求学上进的,只是现在家里还要靠我来养,但是学习就不能养家了,这没办法了呀。

苏轼一边感慨还一边偷瞄老婆程氏。

而针对苏洵这种“甩锅”的说法,程氏很真切的给出了自己的承诺,她跟丈夫说:你要是当真励志求学,那你就去吧,家里的一切都交给我,一定不让你操心。

苏洵看着老婆的认真脸,便开始了“从士君子游”的学习生涯了。

趣谈苏轼:中国历史上最有温度的文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女人要想掌控一个男人是有一定的方法手段的,而这种方法手段也延续到了苏车把与苏车轮印子的教育上。

苏车把从小就是一个聪明孩子,但是我们要知道,越是聪明的孩子越容易学坏走上邪路,历史上的“奸佞”也往往比那些“忠臣良将”要聪明的多,他们更懂得权衡取舍,更懂得人心厉害,而年幼的苏轼也早早有了思想滑坡的危险,他向他的母亲问出了那样一个问题。

当时程氏给小苏轼还有他弟弟讲《后汉书》,讲到了《范滂传》,说的是范滂因为党锢之祸被杀头,临刑前范滂与他母亲诀别,希望他母亲不要太难过。范滂的母亲听了后安慰他的儿子说:“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得兼乎?”

于是苏轼早慧的苏轼就开始提问了:如果我成了范滂,母亲会赞许我吗?

程氏温柔的笑道:你能做范滂,难道我就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还在玩泥巴穿开裆裤的苏轼听了一震,当然程氏并不是鼓励苏轼舍生取义,她只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告诉苏车把,这个世界上有着比生死利益更为重要的东西,或许这就是苏轼后半生在官场始终如一的原因吧。

趣谈苏轼:中国历史上最有温度的文人


这一年,早慧的小苏轼隐约觉得自己明白了什么道理,但他不知道的是,当自己选择了某一条道路时,还要承担这条路上苦难与磨砺,就像传说中的凤凰,只有投入烈火中才会成为光芒万丈的神鸟。

冲吧,小苏轼,命运之神正在前方等着你!

2、

时间来到公元1057年,年仅二十一岁的苏轼从眉山出发,跟弟弟进京赶考。

眉山这个地方呢,历史上号称“人文**州”,两宋年间共出进士886名,这800人共同书写了眉山的辉煌,并以此骄傲,但是他们此时并不知道的是,在公元1057年之后,眉山这个地方只会记住一个名字,那就是眉山苏轼,就如同提到常山大家只会想到赵子龙,提到佛山就只会想到黄飞鸿一样,苏轼给眉山这个地方打上了自己的烙印。

有句话说是最伟大的天才往往诞生于一群天才之中,与苏轼同届的考生还有谁呢?张载、程颐、程颢、曾巩、曾布、吕惠卿、章惇、王韶,都是流传千古的名字,但是在这一年他们都只是苏轼同学的背景板。

不过这一年的状元并不是苏轼,原因是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拿到了苏轼的考卷觉得文章实在写的太好,认为这一定是他的弟子曾巩的文章,所以为了避嫌他便把苏轼的文章列为第二,也就是榜眼,而事实则证明欧阳修真是小觑了天下英雄,让苏轼白白失了一个状元名头,只是如此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反而比一个状元的名头响亮多了。

但这次考试的**赢家却不是苏轼,也不是同样考上了进士的苏辙,而是他们的老爹苏洵。是的,就是那位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老同志在经过20年的发愤之后仍旧名落孙山,只不过这一次他等到了两个争气的儿子,一门双进士的荣耀彻底引爆了京师,苏洵也成为了名士们的座上宾。

趣谈苏轼:中国历史上最有温度的文人


而这时大家发现苏洵的文章是真的好啊,只是吃了不会考试的亏,其所著权书、衡论等二十二篇,士大夫争传之,甚至韩琦称赞其“贾谊不能过也”,如此苏洵追寻了半辈子的功名终于以这种曲线的方式得到了,可谓是造化弄人了。

3、

言归正传,古代讲究学而优则仕,而进士及第的苏轼肯定是要做官的,只不过仿佛是命运的玩笑一般,苏轼前半生的顺遂到这里就结束了。

当时宋神宗即位,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王安石变法”,而变法的内容虽然都是富国强兵的善政,但是政令一多底层官吏们捞钱的借口跟由头也就多了起来,百姓苦不堪言。

于是苏轼便上书反对,他认为施政应该“润物细无声”,不该这样疾风骤雨,而最后的结果则是苏轼开始了他的外放生涯。

趣谈苏轼:中国历史上最有温度的文人


杭州通判、密州知州、徐州知州、湖州知州,远离了朝堂上的纷争,苏轼仿佛是跳出笼子里的鸟,每到一地便游山玩水、吟诗作赋,传出了不少佳话,但是这样的好日子并不长久,他便“躺枪”了。

当时主持变法的王安石虽然为人傲娇自负,却是一片公心。堂堂参知政事每天忙到来不及洗澡,上朝的同僚们被他薰得苦不堪言,他也只是冷着一脸帅脸装酷,不过改革失利总是要有人背锅的,于是王安石被罢官了。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王安石走后新党更是无人约束,李定、何正臣几位新上任的新党人士开始罗织罪名,打击“旧党”人士,而在此之前,他们必须先树立一个典型,杀鸡给猴看。

首先这只鸡必须名气足够大,但他确实是只鸡而不是只别的什么惹不起的东西,司马光这样的老虎就算了,于是他们便把主意打到了苏轼身上。

几位老哥经过数月不眠不休对苏轼诗文的研读,最后终于得出结论,苏轼诽谤朝政、讥讽新法、藐视皇权。

苏轼:.......(问号脸)

这就是历史上**的乌台诗案了。

不过好在苏轼朝内朝外,宫里宫外都有粉丝,就连冷面帅哥王安石都写信给皇帝“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给苏轼同学求情,于是皇帝还是把苏轼给放了。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饶,苏轼被一路贬到了黄州做了地方武装部的副部长,可谓是苦不堪言了,不过吃着野菜的苏轼还是能苦中作乐,留下了“人间有味是清欢”的句子。

古往今来伟大的作品都是在苦难中诞生的,例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有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而苏轼比起上面两位来更是赚大,因为他只是被贬一次就写出了《念奴桥·赤壁怀古》《临江仙》《赤壁赋》《后赤壁赋》这样的文学绝唱。

趣谈苏轼:中国历史上最有温度的文人


但是这样的伤感并没有持续多久,公元1085年三月,大力支持新法的宋神宗去世,他的儿子赵熙即位,是为宋哲宗,不过宋哲宗当时还是个不到十岁的小娃娃,于是便由宋英宗和宋神宗的母亲高氏以太皇太后的名义摄政。

女人总是怕麻烦的,高氏就是这样,所以她认为新政不好,于是便任命司马光为宰相,全盘否定新法,而这时旧党的老伙计们想起了远在黄州受苦的苏轼,一纸调令便把他调了回来。

适时旧党得势,多年压抑的怒火终得宣泄,于是大家开始摩拳擦掌,凡是新党支持的我们就反对,凡是新党反对的我们就支持。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苏轼上书,新党并非一文不值,全盘否定也并不可取,大家都愣了。

苏轼你不是聪明人嘛,你不是旧党骨干嘛,你难道不知道事情有时候是不分对错的嘛?

纷乱的朝堂上苏轼又一次站在了中间。

也许是他又想起了许多年前他曾经问他母亲程氏的那个问题:如果我成了范滂,母亲会赞许我吗?

你能做范滂,难道我就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不容于新党也不容于旧党的苏轼于是请求外调,去杭州修建苏堤去了。

趣谈苏轼:中国历史上最有温度的文人


4、

公元1093年,也就是宋哲宗元佑八年,高太后病逝,十八岁的宋哲宗开始亲政,他继承了他父亲的遗志,大力提拔新党人物,贬谪旧党人物,就这样,虚假的“旧党核心”苏轼又被朝廷一贬再贬。

先是由定州太守兼河北西路安抚使贬为左朝奉郎知英州,再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然后是宁远军节度副使,最后直接贬为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也就是一不入流的九品小官,要知道苏轼最高可是做过吏部尚书这样的天官的,但他60岁时却不得不在海南这样一个蛮荒之地苦熬,不过苏轼虽然遭到贬谪,心态却是好的。

每天坚持对着海风梳头,中午的时候靠着窗户午休,晚上的时候还要洗脚剪指甲,这样的日子过了三年。

公元1100年,宋哲宗元符三年,对苏轼抱有怨念的宋哲宗一命呜呼,宋神宗的皇后向氏听政,一边开掉与自己不和的新党宰相章惇,一边大力起复旧党人物,就这样,远在天涯海角的苏轼又一次被召回,而这时的他已经60多岁,连月的舟车劳顿最终让他走到常州的时候便一病不起。

公元1101年7月28日,苏轼病逝于道途,终年65岁。

趣谈苏轼:中国历史上最有温度的文人


观苏轼一生,天才绝世,少年成名,本该官场得意,却不想大起大落,他是世上最聪明的天才,却也是官场上的傻瓜,满肚子的不合时宜,最后换来的却是半生的蹉跎,只是走过一生,才发现那颗心依旧磊落一如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