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资料
我的订单
  购物车 (0)  
亲,您的购物车空空的哟~
去购物车结算
   
查看手机网站
.
 

这些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你知道多少?

 
文章附图

中华文化,煌煌泱泱;历久弥新,绵绵滂滂;弘扬传承,面面方方!

历史文化,十分丰富,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乍看起来,历史距我们的生活相当遥远。其实,历史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一)占卜和甲骨文:

占卜,是商周时期盛行的一种迷信习俗。人们用火烧灼乌龟的甲壳或动物的肩胛骨,根据产生的裂纹形状,判断吉凶福祸。为了容易形成裂纹,先在兽骨或龟甲的背面钻凿出小浅窝,再用火去烧灼浅窝处。

当时有专人在裂纹旁刻字,记录占卜的事项和对吉凶的判断,这种刻在乌龟甲壳或动物肩胛骨上的文字,叫做“甲骨文”。

甲骨文记录的内容非常广泛,有官吏的名称、军队的征战、天象的变化、各种生产活动等。

(二)秦朝的度量衡: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都做出了整齐划一的规定。

计算物品长短的器具叫“度”;测量物品容积的器具叫“量”;测量物体轻重的器具叫“衡”。

通过对秦代多种度量衡器具的反复测量计算,得知秦代的一尺长为23.1厘米;秦的一升为202毫升;秦的一斤相当于今天的250克(半市斤)。有人说秦朝的将军身高八尺,比我国现在的男篮中锋还高出一大截。其实,折算下来,也就是1.84米。

(三)“册” “编” “卷”的来历:

造纸术发明以前,我国用竹木简或帛写字。秦汉的竹木简一般长为23厘米;宽1厘米;厚0.2至0.3厘米。一根竹简通常只写一行字,一篇文章要用很多的简。这些简用麻绳、皮条或丝绳横向编连起来,成为“策”。其形状如同今天的“册”字;存放时“捲”起来,一“捲”为一“卷”。后来,人们就用“册” “编” “卷”来称书籍的篇幅。

(四) “汗青”的由来:

用竹简书写前,先要烤除它所含的水分,水珠从竹简中沁出,如同人出汗一般,这道工序称为“汗简”或“杀青”。后来,“汗青”成为书籍的代称,有时也特指“史册”。了解这些基本常识,就知道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含义了。

(五) 文房四宝:

这些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你知道多少?
这些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你知道多少?
这些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你知道多少?
这些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你知道多少?

纸、墨、笔、砚是我国传统的文房四宝。

墨的使用最早在商代后期,到了西汉,出现了手揑制成的圆形墨锭,松烟是制墨的主要原料。魏晋时期,人们改进造墨工艺,在松烟中掺和胶料,制出的墨黝黑精致。

毛笔是战国时代出现的,用细竹棍做笔杆,笔毛是上好的兔毛。秦代采用鹿毛和羊毛两种不同硬度的毛制作笔尖,使之刚柔相济,便于书写。

汉代已经普遍使用砚台,制砚的材料有陶、石、漆、铜等。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瓷砚,多为圆形,北魏时出现了石雕的方形砚。这些砚,相继流传至今。

历史知识就在我们身旁,只要你愿意学,到处都有,无时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