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资料
我的订单
  购物车 (0)  
亲,您的购物车空空的哟~
去购物车结算
   
查看手机网站
.
 

唐诗极简史:29首巅峰唐诗,重温大唐盛世289年

 
文章附图

《全唐诗》作者二千二百余人,唐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我们可以只花一点时间了解一下唐诗极简史。

唐诗极简史:29首巅峰唐诗,重温大唐盛世289年


公元618年,隋唐国公李渊于长安称帝建唐。

辉煌的唐朝和唐诗就此拉开序幕。

不过,序幕就是序幕,那时星空虽浩荡,星辰却寥落,后人很难记住李世民、上官仪、虞世南这些名字。

直到公元676年,一个年轻人无意的溺水……

他的名字如惊雷闪电,迅速划破这厚重幕布。

王勃

这一年冬天,长安城里都传颂着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当唐高宗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不禁拍案叫绝,高声道:“现下,王勃在何处?朕要召他入朝!”

左右吞吞吐吐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六岁就能写文章;九岁读颜师古注的《汉书》,作《指瑕》十卷纠正其错;十六岁幽素科及第授官,成为朝廷最年轻的命官。

天才与时运,把王勃推上了“初唐四杰”头把交椅的位置,却马上就因为《斗鸡赋》和私杀官奴连跌几跟斗,不但赔上终身的仕途,甚至连累父亲被贬到偏远的交趾做县令,公元676年,王勃到交趾探望父亲,途中惊悸溺水。

这一年他才27岁。

和王勃同时的,有另一个**的神童。

公元684年,武则天临朝称制,独揽大权,

他表示不服,从此失踪……

宾王

他叫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现在七岁的小孩子都会背,那就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据说骆宾王天生一副侠骨,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杀人报仇、革命、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本性难改的他,武则天当政时屡次上书讽刺,终于进了大狱。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据说武则天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时,皇然问:“谁为之?”

左右告之是骆宾王,武则天叹息道:“我身边竟没有这样的人!”

徐敬业兵败被杀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古人喜欢组队,

比“初唐四杰”组队稍微晚一点的,

是“文章四友”。

审言

这“文章四友”,是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四人。就象“初唐四杰”有领队王勃,“文章四友”也有带队大哥杜审言,他有个儿子叫杜闲,杜闲的儿子叫杜甫。

但杜审言**的成就,并不是他是诗圣的老祖宗,而是——他是唐五律的奠基人之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杜审言曾经说:“比文章,屈原、宋玉写不过我;比书法,王羲之得跟我学。”

他自负如此,因此当公元689年左右,他到江阴县这个小地方任职时,一肚子的不高兴。

这首满腹牢骚的诗,就是那时候写的。被明朝的胡应麟盛赞为“初唐五律**”。

当然不是因为他发牢骚,而是因为杜审言在发牢骚的时候,还不忘韵脚分明、平仄和谐、对仗工整——这些烂熟的近体诗规则,初唐并没有。

所以这首诗,可以说是五律的模范。杜老师起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公元695年,一个浙江人高居三甲榜首。

这是浙江历史上**位有记载的状元郎。

好象也是唐朝大V诗人里**位状元郎。

知章

贺知章是浙江萧山人,后来迁居绍兴,86岁方才得以告老还乡。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乡老大回, 乡音难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相比杜审言的自负傲慢,贺知章可要随和多了(所以他能活到86岁吧)。

他生性旷达,爱谈笑,好饮酒,又风流潇洒,为时人所倾慕。八十多岁的时候遇到初来长安的小年轻李白,即赞为“谪仙人也”,甚至慨然解下身上佩戴的金龟袋来请李白喝酒,这一段旧事,李白一直记得(这里,浙江人要为浙江人点个赞)。

对了,他的书法也很好。

贺知章出生的同一年,

在四川也有一个人出生了。

四川(SICHUAN请读第三声)人就是骨头硬,他的诗风一扫六代之纤弱,直抵建安风骨。

他叫陈子昂。

子昂

公元696年,契丹叛乱,陈子昂随武攸宜出征,参谋军事。武攸宜轻率出兵,致使前军陷没。陈子昂一再热情进谏,激怒武氏,将其贬为军曹。

陈子昂一怒而登蓟北楼,化悲愤为千古名篇,就是下面这首。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总共就四句,引来一千多年无数的点赞,牛B不?

更牛的是,陈子昂十七八岁时还不爱读书,天天掷剑玩命,突然有一天转性了,剑不玩了,狐朋狗友也不理了,埋头钻研起学问来,而且,没几年就已小有成就。

这样的人,我们除了给他贴上一个天才的标签,还能怎么办呢。

公元705年,武则天退位,

皇权还给李氏后人。

就在这几年间,一个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的人,悄悄地出现在唐诗舞台,又默默地退出。

几乎没有人注意到他的来去。

要到几百年后,才有人惊呼:

《春江花月夜》写得太好了!

仅这一篇,就足以秒杀所有的唐诗!

若虚

写《春江花月夜》的张若虚,《全唐诗》仅存他二首诗。

不但诗作散佚,而且生平事迹、生卒年代、字号全部不详,只知道他活在公元七世纪中期至公元八世纪前期,大概是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

闻一多说:《春江花月夜》“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足以孤篇盖全唐。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份已难以确考。

春江潮水滟滟平,有多少人事,就此随波而逝。

712年,宋之问去世;

713年,沈佺期去世;

这是两位并不十分出色的诗人。

然而,正是他们以及文章四友,

被后世称为绝、律诗体的奠基人。

唐诗若无绝、律,至少减色一半;

唐诗能有绝、律,沈宋功不可没。

公元713年12月,李隆基改国号为开元。

盛唐拉开了序幕。

公元718年,张九龄被召入京。

从此,逐渐开启了他名相的一生。

九龄

张九龄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

即使被诽谤排挤,遭贬荆州长史,写出的诗仍然风致楚楚: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真是让人羡慕忌妒又祟拜。

张九龄有一个弟弟叫张九皋,也是名士风度,坊间传说,当年王维的状元本该是张九皋的。

公元718年,当张九龄和张说被召入京时,

30岁的孟浩然仍然在襄阳城中,坐叹清贫和失意,渴望有人向皇帝引荐。

浩然浩

以风流任性而被李白祟拜的孟浩然,并不是一开始就立志要“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的。

39岁以前,他想要求取功名、渴望及第的心情,比谁都来得迫切。

他一再地干谒公卿、结交名流;一再地打听、接近皇帝所在,希望面见圣颜。

这样的机会终于来了。

39岁那年,他终于在张说府中偶遇玄宗,玄宗让他作诗,他念起了《岁暮归南山》,里头有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玄宗当场拉下脸来:“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明主拂袖而去,诗人呆在当地。

孟浩然终于绝望了。从此他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写出了很多这样的好诗: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诗何其淡,或许,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的诗。心里有这样诗意的人,也许,不做官更好吧。

公元721年,21岁的王维就试吏部拔得头筹。

他是唐朝诗人里最年轻的状元。

也是开元朝声名最盛的诗人。

王维

坊间纷纷传说,那一年的状元,本来应该是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

唐郑还古根据这些传言,写成唐传奇《郁轮袍》一文。

谁让王维本身就是个传奇呢。

他出身好,颜值高,“妙龄洁白,风姿郁美”;19岁中举,21岁中状元;待兄弟有如手足,待妻子一往情深,待同僚真诚宽厚。对了,他还多才多艺,诗、书、画、乐俱可称为“大家”者,当时仅王维一人而已。

唐诗那么多,琴曲那么多,能够流传下来,经久不歇的,也就只有《阳关三叠》而已。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唱三叹,何等倾动人心哪!

后世的人们诉说相思,张口就来他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看到花落,就想起“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出去旅行,也一直记挂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而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个佛系诗人,很早就看透一切,放下一切。他的看透与放下,是许多人至今无法达到的人性高度。

公元724年,状元王维已经历了官场的起伏,

“谪仙人”李白正意气风发地从蜀地出发,

准备漫游全宇宙并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唐诗极简史:29首巅峰唐诗,重温大唐盛世289年


李白

从此这位“天上谪仙人”再没有停止过匆忙的脚步。

终其一生,他都在漫游的路上,从24岁出蜀,到62岁卧病。

一路走,一路写,一路结识各路人马,一路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样的超级暴走,任性到汪洋恣肆啊!

自然,他也留下了汪洋恣肆的数以百计的名篇。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他留下的诗篇编为《李瀚林集》,共有诗文七百七十六篇。当然这不足他身前所作十分之一。

他得意时写的诗,好好好!他失意时写的诗,好好好!他任性时写的诗,好好好!……

唐诗,因为李太白的存在,被推上了文学史的巅峰。我们很难想象,像李白这样能横着走的大才子,居然也倾慕过别人。

就在李白出蜀的前一年,

有一个19岁的少年中了进士。

这个少年,好饮酒,好赌博,好美色。

他的不羁放纵和李白多么相似,

而他的才气,居然让李白也低头称臣。

崔颢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题诗,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我们总觉着,李白看到这诗的时候,崔颢一定已经是白发苍苍,而李白正年少青春。

其实崔颢比李白还小着3岁哪。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是他的铁粉。严羽也是。

严羽直接在《沧浪诗话》里说:

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

盛唐的才子们,不只有文采风流。

公元730年至734年,契丹及奚族叛唐,唐与契丹、奚之间战事不断。

崔颢19岁中进士那年,另一个19岁的年轻人,也在朝着自己的梦想出发。

这青年怀揣着报国的热枕,十几年间几次北游蓟门和幽燕,希望效力军营。

高适

公元738年,唐军攻击契丹、奚,先胜后败,主帅张守圭隐瞒败绩而谎报军情。消息传来,曾漫游蓟燕并见过张守圭的高适感慨很深,提笔写下《燕歌行》。

《燕歌行》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高适一生以大将军自许。

虽然,他和崔颢同年出生,崔颢早早地就考中了进士,他一直到46岁,才应有道科及第授官。但他的后半生的经历,可要比崔颢丰富得多了。

当大咖们都集中在同一个时空的时候,

故事实在是有点多。

有一个旗亭斗诗的故事,流传得很广。

之涣
昌龄

开元年间,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三人在长安闲居,常常相约饮酒。有一个冬天,三人又一块到旗亭饮酒,并且打赌他们谁的诗会被旗亭中的梨园班子演唱。

**个姑娘出场了,唱的是王昌龄的诗。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唱完第二个、第三个,王之涣有点沉不住气了,负气地说:“这个唱得**的,如果再不唱我的诗,我这一辈子就不再写诗了!”

话音未落,那个姑娘出场唱了一首诗,满场喝彩……

那正是王之涣的七绝《凉州词》。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自从开元五年(717),凉州都督郭知运进献凉州曲以来,许多诗人都喜欢“凉州词”这个曲调,而其中写得**的,据说就是王之涣的《凉州词》。

当年的开元长安,又岂只有高适、王之涣、王昌龄的身影呢?

只是世间的荣败与散聚终有定数。

公元744年,岑参登进士第;李白被赐金放归;杜甫漫游洛阳。

公元746年,杜甫初到长安,

回想长安当年的人物风流,不胜感慨,

写下一首《饮中八仙歌》。

杜甫

曾经,李白与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俱善饮,称为“酒中八仙人”。

而杜甫,其时,与这些大咖相比,他的光彩,并不很出众。

后来他经历了安史之乱、丧子之痛、颠沛流离最后困穷而死。他的诗,在苦难之中被锤炼得炉火纯青、趋于完美,他死后的声望,终于追上了他曾经仰望倾慕的李白。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明胡应麟评这首诗为“古今七律**”,说“通首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

天宝后期,唐朝内政腐败,但兵力依然强大。

公元754年,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

这一年,岑参受命第二次出塞。

唐诗极简史:29首巅峰唐诗,重温大唐盛世289年


岑参

岑参怀着和当年高适一样的热血,立志到塞外建功立业。

他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早已习惯了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眼中的安西边塞,兵力依然强大——“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安史之乱发生。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公元756年,玄宗仓皇奔蜀。

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不少文士们南逃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

张继

在唐代诗人中,张继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如果千年绝唱《枫桥夜泊》诗没有流存下来,可能今天我们已忘记了他的名字。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安史之乱爆发以前,张继本来已经考取了进士。国家大乱,个人前途只得渺如尘土。然而,若没有这段南逃避乱的经历,唐诗史上,便少了一页千古留名的诗篇和诗人。

被安史之乱打乱了人生的不只有张继。

公元759年,因为玄宗奔蜀,内侍团解散,

其中有一名侍卫,人生轨迹因此全然改变。

应物

这个人叫韦应物。

他从15岁起开始做玄宗的内侍,豪纵不羁,横行乡里,很有点人见人怕的潜质。

玄宗奔蜀,内侍解散,韦应物没事干了,居然开始认真读起书写起诗来,从一个富贵无赖子弟一变而为忠厚仁爱的儒者。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韦应物晚年任苏州刺史,写给朋友说:“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一派仁者忧时爱民心肠,谁能想到,这是那个曾经“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的无赖少年呢。

安史之乱终于平息了。

然而,国家的衰落已不能挽回。

公元766年,唐代宗李豫改元大历。

中唐之初,国运不景气,诗坛也不景气。

不过,一大批大V正在降生或投胎途中,

公元768年,韩愈、薛涛同年出生;

公元772年,白居易、刘禹锡、崔护同年出生,柳宗元没有追上他们,晚一年出生。

群星灿烂的时刻将再一次到来,

我们先把目光投向一颗与众不同的新星。

公元778年,她八岁,写下一首诗。

薛涛

才貌双绝的薛涛,一生未嫁。

8岁的时候,她站在自家院子里和父亲联诗,里面有一句“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其父看了以后,深觉这是不祥之兆。后来的事实竟惊人地印证了父亲的预感,薛涛从良家子沦为官家伎。

《送友人》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昔人曾说这位万里桥边女校书“工绝句,无雌声”。四万八千首的《全唐诗》收录了她八十一首诗。比很多的男诗人要多。

当成都的薛涛名动一城的时候,

洛阳的韩愈正在没完没了地准备考试。

公元786年,韩愈**次到长安应试。

韩愈

但是韩愈的应试之路并不顺利。

788年,他**次应试失败。

789年,第二次应试失败。

791年,第三次应试失败。

792年,第四次,终于考上了进士。

当时恐怕没有人能想到,日后,这个屡败屡战的小子会成为古文运动的先驱,唐宋八大家之首。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但是考上进士的韩愈,做官仍然不太顺利。

直到50岁,他才因参与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马上,两年后就因为阻迎佛骨事遭贬谪,贬到潮州,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

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这番心情,想来是很恶劣的,“来收骨头”的话都说了出来。

不过他终于活了下来。而且,在54岁时,声望和仕途都达到了顶点。

公元787年,著作左郎顾况家里,来了一个十六岁的少年。

他说他叫白居易。

居易

顾况看了看这个少年的名字,当场笑道:“长安米贵,白住可不大容易。”

但当他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禁不住拍案称绝:“你这孩子,你想住哪儿都可以!”

16岁的少年,就此扬名京城。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多少年后。白乐天走过了他的大半人生路。

遥想11岁相遇湘灵,30岁结识元稹,人间种种,正是: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他终于从苦愁多病的中年,走到了旷达乐天的暮年。

他向对面的刘十九举起酒杯,只问一句:能饮一杯无?

刘十九背对我们。

这会是排行十九、刘禹锡的堂兄刘禹铜吗?毕竟,白居易和刘禹锡的关系曾经那么惺惺相惜。

公元793年,刘禹锡、柳宗元进士及第,元稹明经及第。

少年得意的他们,料不到接着便是中年剧变。

禹锡

刘禹锡22岁便中进士,当上监察御史,24岁授太子校书,可谓前途一片光明,却因参与永贞变革被贬23年之久。一封朝奏九重天,突然从人生巅峰跌到了谷底。

二十三年以后,刘禹锡被召回。途经扬州,终于见到了同年出生、唱和已久,却素未谋面的白居易,两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白居易为刘禹锡的遭遇打抱不平:“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而老刘只是畅怀而饮,醉中大笑。

他睥睨一切的眼神中,是否一掠而过朗州的秋云、玄都观的桃花?

长安城的桃花向来有名。

公元796年,人们并不得记崔护进士及第,

记住的是他的“桃花人面”。

崔护

进士及第以后的崔护,不到五十岁就官拜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广南节度使。

不过,人们并不关心广南节度使崔护,留在所有人印象里的,还是那个写桃花诗的书生崔护。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史籍没有明确记载。

我们愿意相信唐人孟棨《本事诗》和宋代《太平广记》里这样的说法:

崔护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后出游,在长安南郊偶遇一少女,次年清明节重访此女不遇,于是题写此诗。

大概对于美好的事与物,不管今人或古人,都有着韶华不再的忧惧。

大唐的春天,也快到风雨飘零的时候了。

公元805年,爆发了二王八司马事件,

满朝重臣,竟然被宦官斥贬,

被贬的官员中,就有柳宗元和刘禹锡。

宗元

九月,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十一月,在赴任途中,加贬为永州司马——名为司马,实同罪犯,连个住处都没有,只能在寺庙里栖身。

21岁就高中进士的柳宗元,心中的愤慨无处发泄,真真“天地间一片孤绝,不见一个腌臜英雄”。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十年以后,朝廷召回当年被贬的柳宗元、刘禹锡等人,竟再度贬谪,柳宗元改谪柳州刺史,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分别出任漳州、汀州、封州、连州刺史。

柳宗元在柳州写下《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读来也是唏嘘。

公元809年,元稹妻韦丛卒。

这是元稹的中年巨变。

元稹

后人提起元稹,总爱与四个人纠缠不休。

《西厢记》里的崔莺莺是初恋女友。女校书薛涛是绯闻女友。诗魔白居易是好基友。这三个人本来都已足够有名。

只有一个,因为元稹,念念不忘于后人的记忆里,那就是元稹的亡妻韦丛。

《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后人对元稹的用情多有质疑。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能终身带着“顾我无衣搜画箧,泥他沽酒拔金钗”的记忆,写下“衣裳已施行看尽, 针线犹存未忍开”、“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的感念。

这样的沉痛,绝不是、绝不是一个薄情人能写得出来的。

公元810年,韩愈写信给一个年轻人,催他上京应试。

李贺

关于这个少年,在他16岁的时候,韩愈已经见过并读过他的诗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他叫李贺。

在韩愈的全力提携下,这年冬天,李贺参加河南府试,一举获隽,年底即赴长安应进士举。

可没想到,妒才者说:父亲名字中有个“晋”字,与“进士”的“进”犯讳,儿子终身不能考取进士。

韩愈大怒:父亲名字有个“晋”字儿子就不能考进士,如果有个“仁”字,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

尽管有韩愈据理力争,但李贺终于未能参加考试,以落第之身,从京都归家。

五年以后,李贺早逝,以27岁的年龄,留下“黑云压城城欲摧”、“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天若有情天亦老”……等等金句。

李贺生活的时代,正是唐朝大规模削藩、唐王朝复归于统一的元和中兴,彼时大规模的牛李党争还没有开始。

而他身后,杜牧和李商隐都没有这么幸运。

公元833年,烟花三月的扬州,迎来了一位风流倜傥的年轻官员。

杜牧

那时的扬州,商贾云集,是唐代极繁华的商业都市和人间乐园。

他出身世家,本有贵公子习气,公务之余,夜间常常私服外出,饮酒宴游,留恋于花街柳巷。他的顶头上司牛僧孺待他很好,不放心,又不便拦阻。于是密派兵卒三十人,换了便服暗中跟随保护,而他始终没有察觉。

中年以后,杜牧回忆这一段生涯,无限感慨:

《遣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其实,他不是只会写诗。他的志向,也不是作一个才子而已。

他的政治才华十分出众。十几岁的时候,他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二十余岁,他博通经史,尤其专注于治乱与军事。

只可惜,他的伯乐牛僧孺和他的世交李德裕是**的党争对手。他既无法见容于李党,更无法干脆归属到牛党。杜牧这一生,注定郁郁而终。

同样陷身于牛李党争的,还有李商隐。

840年开始,李党领袖李德裕的权力达到巅峰。而李商隐,又一次错过了跻身权力阶层的**的机会。

商隐

义山生平,只能以“叹息”二字来形容——从没见过一个因才华太出众而如此倒霉的人。

恩师令狐楚欣赏他。亲自教他作四六文,连死后的遗嘱都让他写而不是让儿子写。

边疆大吏王茂元欣赏他,将女儿王晏媄嫁给了他。而令狐楚是牛党,王茂元是李党。

李商隐在党争夹缝中付出了一生的代价。

恩师一家的冷淡,世人的毁谤,仕途的孤立无援,这些沉重的难以启齿的叹息,遍布他的字里行间。

851年,李商隐随柳仲郢入川。临行前,他去见了令狐绹并写有诗。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清冯浩如此描述:将赴东川,往别令狐,留宿而有悲歌之作也。

854年他在梓州,作《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858年,李商隐郁郁而逝。此年留下诗史上最晦涩难解的《锦瑟》,一千多年来,无人解得它真正的含意。

大唐的繁华与灿烂,

到此已日暮途穷,

就如同李商隐的这首诗,

往昔盛景只可追忆了。

之后,是黄巢造反、是藩镇割据达到极点。

这些,杜牧和李商隐都没有见到,

韦庄见到了。

公元900年,韦庄对唐政权彻底绝望,入蜀扶助王建。

韦庄

韦庄是韦应物的四世孙。

到韦庄这个时候,国家已溃烂到一塌糊涂。

公元900年十一月,宦官发动宫廷政变,囚禁昭宗,假拟圣旨,立太子李裕为帝。

907年,唐哀帝被迫将皇位“禅让”给朱全忠,建国号梁,改元开平,以开封为国都,史称后梁。唐王朝正式寿终正寝。

韦庄闻讯后,率官吏民众大哭三天,拥戴王建即后蜀帝位。

从此,韦庄再没有回到中原。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伫立了289年的大唐,就象韦庄写的这首诗,到此烟销雨散,只留下如梦旧事。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宋词,上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