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资料
我的订单
  购物车 (0)  
亲,您的购物车空空的哟~
去购物车结算
   
查看手机网站
.
 

诗中香韵,古人的香诗与香事

文章附图

古人诗词中, 以“ 烧香” 为主题的作品很多,明代周嘉胄《香乘》“香诗汇”收录了多首名家咏香之作,文人在诗词中描写调香制香、焚香消闲,以及焚香的经验与感悟。

为了记诵香方,文人还把香方编成像诗的歌诀。在《全宋诗》中有一首丁谓《清真香歌》,就是一首香方的歌诀:

四两玄参三两松,麝香半分蜜和同。

丸如弹子金炉爇,还似花心喷晓风。

前两句说明香方使用的材料与配比,玄参四两为君香,甘松香二两为臣香,半两麝香与蜜分别为佐香、使香。后两句描写香的形制与气味,“还似花心喷晓风”可知此香是花香味的合香。

诗中香韵,古人的香诗与香事


这首清真香在《香乘》中记作“丁晋公清真香”,香方最后说减去三两玄参,用一两玄参、二两甘松,与麝香配伍制作的香叫作“清室香”。

清真香所用香料有很好的药用功效,《经验方》记载治患劳人烧香法,就是将玄参、甘松配伍制作成蜜丸焚烧:

用玄参一斤,甘松六两,为末,炼蜜一斤和匀,入瓷瓶内封闭,地中埋窨十日取出。更用灰末六两,更炼蜜六两,和令匀,入瓶内封,更窨五日取出。烧令其鼻中常闻其香,疾自愈。

在《香乘》中还有很多歌诀香方,像兰花香味的“胜兰香”,梅花香味的“梅蕊香”,赏烟的“华盖香”,这些歌诀香方便于记诵传播,是古人经常合制、焚烧的熏香。

诗中香韵,古人的香诗与香事


焚香对古人来说并不是一件随便的事情,需要合适的环境,不同香品不同焚爇方式,杨万里《烧香》一诗完整真切的叙述了宋人焚香,从使用的香炉、焚香的火候到品香的环境都有描写:

琢瓷作鼎碧于水,削银为叶轻如纸。

不文不武火力匀,闭阁下帘风不起。

青瓷鼎形香炉,银质叶状的隔火片,稳定的炭火,加上无风的房间,就是宋代文人焚香所需条件,陈敬《陈氏香谱》“焚香”条载:

焚香必于深房曲室,用矮桌置炉,与人膝平,火上设银叶或云母制如盘形,以之衬香。香不及火,自然舒慢,无烟燥气。

古人认为焚香的**空间就是“深房曲室”,陆游《小室》:“小室仅容膝,焚香观昨非”。“深房曲室”式的空间不仅可使香气留香持久,还可以营造出一个静谧、安谧的氛围。

银叶、云母 , 乃是焚香时隔火的工具,焚香时将它置于香与炭之间,使香料受热不至于太猛,产生焦燥的烟气。杨万里《双峰定水璘老送木犀香,其三》诗中将隔火片—“银叶”的用途解释得很明白:

山童不解事,著火太酷烈。

要输不尽香,急唤薄银叶。

服侍杨万里的小书童,将木犀香直接放置于炭火之上,过于酷烈的火势对香气损害很大,杨万里赶忙让书童去取隔火的银叶。

诗中香韵,古人的香诗与香事


冬天,古人常选择于“纸阁”中焚香,周紫芝《纸阁初成》:“小阁春温借隙光,风帘不挂最宜香”。纸阁,是在厅堂中用纸屏搭建取暖的小室,纸阁的纸壁与纸顶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在这样的空间中焚香,能让香味留贮得更加长久,释元肇《火阁》:“省炭功虽小,烧香味较长”。

明人在家中构建香室时,就常用厚白绵纸糊墙收引香味,达到留香持久的目的,明代宋诩《竹屿山房杂部》“焚香法”条载:

创小规模室阁,设低几焚之,则烟穗上升,遍化室壁间。不涂粉垩,糊覆以白厚绵纸,收引香味,不得解散。

诗中香韵,古人的香诗与香事


隆冬雪日,于小室之中,焚香煮茶、坐卧清谈,伴著清香聆听风雪,亦富自然韵致。明人顾清《冬夜四清次孚若韵·焚香》诗曰:

小阁垂帘夜不寒,萦空一缕碧团团。

芳菲似与梅风细,缥缈应怜鹤梦单。

名重水沈催试取,火微云母自添看。

明朝满眼金炉畔,朝退还携两袖宽。

此诗描写作者寒夜小室隔火煎沉香的情景,上好的沉香气味清润,韵味绵长,只需焚烧一小片,就能芬芳满室,历代为王公贵族与文人雅士所追捧。

熏焚沉香的方法很多,可将沉香研末,作香篆焚烧;还可将沉香切成小块,以埋炭法直接焚烧,这两种焚香方式适合宽敞的空间。深房曲室最宜“隔火煎香”,晚明学者屈大均尤为推崇隔火煎香,有“香之美者,宜煎不宜爇”的观点,并作有《煎香》一诗:

东官黄熟种成田,香气多宜玉片煎。

一缕氤氲凝几席,炉中微出总非烟。

诗中香韵,古人的香诗与香事


隔火煎沉香,取香不取烟,在沉香与香炭之间放置控温的隔火片,这样焚香,香味舒漫、清润绵长,一小片香就足以氤氲弥日。

沉香辛凉甘甜、清越高雅,能使人神悦心清。古人病中很重视焚香静心,《凤皇台怪和歌四首,其四》:“卧病匡床香屡添,夜深犹有一丝烟”。

古代医家认为“气血闻香则行,闻臭则逆”,芬芳之气能通畅血气、醒脾益气、调息凝神,对养病大有好处。在古人的生活中,“香”就像是调理情绪的良药,能消除郁结不畅的情绪,让人心生喜悦,屈大均《兰花香》诗言:“臭味氤氲合,清和郁滞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