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资料
我的订单
  购物车 (0)  
亲,您的购物车空空的哟~
去购物车结算
   
查看手机网站
.
 

厘清素食文化来龙去脉,佛道两教是如何把其推送至盛行的?

 
文章附图

宋朝吃素一事自古至今都是受人青睐的饮食文化的一种,吃素不仅有养生的作用,还被很多女生当做减肥利器,不过在古代,素食文化的盛行原因却更加复杂,除了经济社会因素外,甚至还与宗教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现在我们就从素食文化是如何开始产生的为源头,探寻它的盛行原因以及它盛行背后,佛道两教的推动作用。

厘清素食文化来龙去脉,佛道两教是如何把其推送至盛行的?


一、素食文化产生的多种因素

在农耕文明较为发达且生产力低下的古代,食素最开始是一种无奈之举,普通人家根本无力负担昂贵的肉食,以至于出现了“五十者可以衣帛,七十者可以食肉”的记载,说明古代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得上好的衣服,可七十的老者才有可能吃得到肉。在以敬老为主的古代,只有七十老人能吃得到肉,可见对于百姓来说,肉食算得上是“奢侈品”了。

此外,《左传》中也曾数次用“肉食者”来代指尸位素餐的高官勋贵,可见吃肉在古代本来是达官贵人的专利,据史料记载,食素从“无奈之举”向“社会流行”转变是从汉开始产生迹象《汉书》中便有“每有水旱,莽辄素食”的记载,但吃素的习惯直到唐宋才流行开来,而宋朝则达到了食素文化的最鼎盛时期

厘清素食文化来龙去脉,佛道两教是如何把其推送至盛行的?


有人说一种文化的流行都是社会最上层的人所流传开来的,这句话放在宋朝的素食文化中也非常合适。宋朝的士大夫阶级对素食的推崇从其诗文便可见一斑,写下了“松芥可裺芹可羹”陆游虽一生孤苦,但却活到了八十五岁高龄,很多人猜想这与他推崇吃素是无法分离的。

此外,众所周知苏东坡酷爱食肉,以名菜东坡肉的流传便可见他对肉的喜爱之情。可其实到了晚年,东坡先生却开始推崇素食文化了,甚至也有“东坡羹”存于史书之中,据说完全不使用肉类,有“自然之甘”,说明风味也是不错的。有了贵族阶级的喜爱,素食文化的流行开始以诗文的形式流传开来,逐渐登上了大雅之堂。

厘清素食文化来龙去脉,佛道两教是如何把其推送至盛行的?


宋朝后当然,除了贵族喜爱,经济支持也是很重要的。安史之乱后的经济中心开始逐渐南移,到了,经济的繁荣、人口迁移以及物产的丰饶成了素食文化盛行的基石。在《东京梦华录》中说“都城附近,皆是园圃”,可见当时菜蔬的产量和需求量都是极大的

而且食素可不是水煮白菜这种清汤寡水的菜,而是以蔬果为材料所制的各种素食产品,类似如今常见的素肉素鸡之类食物,而且花样繁多成本更低,百姓们也能偶尔打个牙祭过过瘾。同样在《东京梦华录》中就有类似素食快餐店一般的“素分茶”的记载,其形式“如寺院斋食也”,可见其流传之广。

二、佛教中的素食文化以及普及

南朝以前,僧人们并不是完全吃素的,由于南朝皇帝梁武帝笃信佛道,希望为僧侣者的精神和身体方面更加纯净,因此颁发《断酒肉文》至此出家人开始彻底的断绝荤菜,甚至葱姜蒜这类辛辣的调味料也不能再沾了。

厘清素食文化来龙去脉,佛道两教是如何把其推送至盛行的?


但佛教不沾荤的习惯逐渐向贵族甚至平民阶层却和政治因素也有些关系。古代的帝王笃信鬼神自古有之,无论酬神祭天或是祭祖都有斋戒的做法,甚至会要求百姓一同斋戒,不得吃荤。因此素食文化便增添了一分带有敬畏色彩的神秘感

但更现实的问题是,佛教文化有利于掌权者将政治思想潜移默化的植入百姓心中,因此在当权者的默许甚至支持下,佛教大肆宣扬自己的思想,而食素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游方的僧人经常的多方游走、宣讲,渐渐的便将食素文化带到了大宋朝的每个角落。

此外,佛学文化与儒家文化也有共通之处,许多儒学大师都笃信佛教,也因此,他们的思想中也将食素放在了更严肃的位置。除了我们熟知的守父母丧不得吃荤以表孝心和哀情以外,就连夫为妻守丧也要吃素,甚至孔子在见到陌生人去世都会吃素以表哀悼,可见其对生命的尊重

厘清素食文化来龙去脉,佛道两教是如何把其推送至盛行的?


三、道教中素食文化的演变和普及

宋真宗宋徽宗执政时期,两位皇帝由于执政观念的问题更推崇道家的黄老思想,因此道教的发展在此时达到了鼎盛,道观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极为可观。道德经中有“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的说法,可见从道家始祖老子起,道家思想中便不重饮食,更推崇淡饮食,重修心的做法

不过与佛教不同,道教的素食文化是更偏向养生方向的,那些虽不用荤却依旧重油重盐的美食被认为对身体不好,属于加重身体浊气的食物,因此他们所倡导的素食是真正类似“水煮白菜”甚至冷食类的 0素食,而此种清淡的最高境界便是庄子在《逍遥游》中所憧憬的“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也正是根据此想法,道家创立了如今我们熟知的辟谷之法,以排除身体中的浊气,更好的与自然融为一体。

厘清素食文化来龙去脉,佛道两教是如何把其推送至盛行的?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宋朝的官员甚至贵族也开始从“科学”的角度对待食素这件事,曾写过**的《鹤林玉露》一文的罗大经就曾用科学的方式尝试解释过此事,他认为“人之受用,自有剂量,省吝淡薄,有长久之理可以养生也……若疏食菜羹,则肠胃清虚,无渣无秽,是可以养神也。”这种说法是不是和如今中医的理论甚至有几分相似呢。

结语:

由此可见,宋朝素食文化的流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吃素在某种程度上也确实反映了宋朝的政治文化甚至思想活动。不过虽然流行原因不够单纯,但素食文化却实实在在的改变了宋朝人的饮食文化结构,开启了养生的新方式。此外由于吃素盛行,于是生活方式也变得节俭,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差距在某种意义上得以缩小,也剑走偏锋的使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减轻,为宋朝的治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素食文化也有了更加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