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资料
我的订单
  购物车 (0)  
亲,您的购物车空空的哟~
去购物车结算
   
查看手机网站
.
 

《易经》的作者究竟是谁?

 
文章附图

关于易经的作者,《汉书·艺文志》在描述《周易》的成书过程时,称“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三圣指的是伏羲、周文王、孔子;三古指的是三圣不同的年代:远古、上古、中古。这三位圣人就是传说中的易经(“经”加“传”的完整版)作者。此说历来虽受怀疑不少,但是,仍然属于最主流的看法。

伏羲是谁?那是远古**个圣人。

相传伏羲上看看天,下看看地,或者也可能是看看从河里出来的龙马龟甲(河出图、洛出书),感而遂通,大彻大悟,一画开天,文明元始。于是他画出了阴爻阳爻,画出了三画卦,就有了先天八卦。他就是易学的创始人。看看,早在远古时代的伏羲就在仰望星空了!多么风轻云淡,就这么两下,一划开天画出了阴阳(我怎么觉得有点扯呢?)。我们能够知道的是,那个时候,是没有文字的。用树枝或者什么东西在地上画一横,画两横倒是有极大的可能性!

笔者通过研究认为,阳爻和阴爻的发明更大的可能性应该是基于以下事实:在远古时代,部落首领(姑且就说是伏羲吧)在决定重大事情的时候,由于没有更好的参照物或者理论根据做决定,于是多数情况下会依赖于一种神秘的力量决定,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抓阄。而当时的自然条件,随手可取的木棍就成为了参照的对象。表现在行为上,就是使用随手可取的木棍,两根木棍,一根光滑无物,一根从中间刻上一道记号。或者取两根绳子,其中的一根打上一个绳结以区别于另外一根。然后,盲取其中的任意一根代表某个结果,另一根则与之相反。这就是阴阳二爻符号的诞生的最原始的来历。直到今天,我们在某种选择或者分配上仍然在沿用这一古老的方法。随着这种方法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食物分配,定居点的选择,甚至是否与邻邦开战这些重大选择上都开始依赖于“占”。“占”出来的天意,往往给人予信心和力量的暗示。“占”既然如此的重要,“占筮”便逐渐由专门的人从事,占筮就职业化了。这种依“天意”决断事物的方法,在之后几百年里,被专职卦筮占断的巫师们慢慢演化成了三根木棍、六根木棍,即所谓的三画卦和六画卦。我们今天的抽签问卜的形式,就是这种木棍的精简版本,什么上上签之类,即是懒人懒办法,直接将断语写在木签上了。

到了上古时代,周文王也喜欢研究易学,终于很多年后,他在监狱里(文王拘羑里而演易经)(羑里(Yǒulǐ,古地名,在今河南汤阴一带)悟道了。

为什么在监狱里悟了道?这个可能是人历经磨难之后,会有更坚强的内心吧。(比如后来司马迁受宫刑而著《史记》也是在受到磨难之后!)这且不论,单说他悟道的内容:他发现,伏羲发明的八卦,还可以按照一定的道理重新排布,排布之后可以描述万事万物的发展趋势,这就是后天八卦。而且他还想到,既然八卦可以类物,那么把两个卦放在一起不就代表了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了吗?于是他苦苦思索,按照自己所想到的写成了总共有六十四卦的易经(后人称易经,周为周备的意思,也有认为易经的说法源自周文王所处的历史时期),每卦都是两个三画卦相重叠。他还给每一卦起了名字,写了一句卦辞。比如乾卦,写了四个字,就是众所周知的“元亨利贞”。

传说,他的儿子周武王又给每一个爻写了一句话,就是爻辞。比如乾卦的**爻,写的是潜龙勿用。当然也有人说爻辞也是文王所写。因此,文王理所当然的成为易学的第二个圣人。

时间继续前进,到了孔子时代。孔子也是非常喜欢易学的,他的那本易经,“居则在席,行则在橐(tuó)”,线绳子都被翻断了很多次,后人还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韦编三绝。

孔子觉得,这本书写的太好了。虽然字数不多,而且很多时候写的是“吉凶”之类的占卜用语,可是为什么这样就是吉、那样就是凶呢?这个占卜用语里头一定有深刻的原因。

孔子晚年仕途坎坷,求而不得,颠沛流离,周游列国14年,自视为大过。通过对《周易》的研究与思素,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对易经进行了解释,并讲给他的弟子们。后来这些被整理出来,就是“易传”,分为七种共十篇:文言,彖辞,象辞,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因为解释的好,就像给易经插上了翅膀,所以被称为“十翼”。孔子应该是从“天、地、人”关系角度解读易经的**人,也因此成为易学的第三个大圣人。

一开始,易经是易经,就只有卦辞和爻辞。易传是易传,都是单行本。经和传并未在一块。据传到了东汉的郑玄,为了学习的方便,把经传合为一起。

关于《易经》的作者,历史上公案太多,争议不断。不仅时代久远的伏羲、周文王之说难于服众,就是大家感觉最靠谱的孔子解《周易》之说也遭到很多文史大家如欧阳修、龚自珍的质疑。当代学者钱玄同精心考据后认为“孔丘无删或制作’六经’之事。”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断言:“谁为作者殊难确指,归功一圣亦凭臆之说”。由此可见,《易经》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创作的结果。无论它最初发端于何人之手,它就注定会成为影响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不朽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