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资料
我的订单
  购物车 (0)  
亲,您的购物车空空的哟~
去购物车结算
   
查看手机网站
.
 

以佛为师,致敬我们伟大的三界导师释迦牟尼佛

 
文章附图
教师节:以佛为师,致敬我们伟大的三界导师释迦牟尼佛


智慧,可以让每一个人从生命的任何困苦中解脱,也可以为我们营造最幸福的人生,直至更美好的未来。

而智慧最圆满的是佛陀,是众生**的导师。

顶礼人类最伟大的导师——佛陀


两千七百年前,人类的伟大导师——佛陀诞生了,他的诞生给黑暗、痛苦中的人类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佛陀出生在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王室,本名悉达多,意为一切愿成。世人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者。


他自幼聪慧过人,有圣者相,作为未来王位的继承人,文韬武略、盖世无双,他的父王及臣民都希望他成为统一印度的转轮圣王。


十六岁那年,他与耶输陀罗公主成婚,生活美满,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看到了社会的不平等,目睹了人的生老病死诸苦。他意识到,所有这一切,无论是谁,哪怕他成了统一印度的转轮圣王,都无法逃脱。


当时的印度,和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一样,各种新学派应运而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绝大多数哲学和宗教都致力于如何解脱现世的痛苦,而获得常乐。当时最为普遍的一种思想就是修习苦行能消除业障,得到真正的快乐。


十九岁那年,他不辞而别,毅然抛弃了王位的继承,离开了皇宫和亲人,独自一人遍访当时的宗教家和哲学家,并亲身实践了他们的学说。但是,他总觉得这些都不是彻底的解脱之道。因此,他毫无保留地放弃了他所学的一切,来到一森林,修习苦行达六年之久。


但是,苦行并没有使他觉悟并获得解脱。于是他独自一人来到尼连禅河边,端身正坐于菩提树下,观察思维缘起法,如是禅思,终于获证菩提,成为佛陀——觉者。


成道以后,他并没有把真理视为己有,更没有因众生的难以教化而退却,而是不辞辛劳地宣说真理广度众生。他的足迹遍及整个中印度,以种种方便,恒顺众生,导归法海,乃至在八十岁高龄,身体不佳的情况下,他仍不畏长途跋涉,说法度生,即使在他涅槃前一刻,还不舍众生,度化了一位慕名前来的皈依者。


佛陀的一生是追求真理,并把所觉悟的真理无私地传播给人类的一生。


在一般人看来,佛陀的一生充满了神秘。但佛陀首先是一个人。他生于人间,长于人间,于人间成佛。他在人间宣说他所觉悟的正法,利益教化众生。佛陀的出现,使人类的尊严、人生的价值得到了充分肯定。


佛陀是人,他并不是一位普通的人。他具有神的威力,但并不是神。他是人类和一切众生的导师,是一位圣者。他为世间有情开辟了一条通往幸福、美好的解脱大道。


正因为佛陀是人,因而能对世间众生生活的实相有深入透彻的了知;正因为他还是一位觉者,因而能随机说法,恒顺众生;也正因为佛陀具备了如此的智慧、功德,其信徒崇敬他、礼拜他。


教师节:以佛为师,致敬我们伟大的三界导师释迦牟尼佛


佛学是一种教育


佛学也是一种教育,那佛学和世俗的教育差别在哪里?


现代教育的课堂教学是以言为主,以班级为单位,以课堂和学校为教育的主要场所,学生和老师单独相处的机会较少,因此,学生和教师之间在心灵上的交流相对来说比较少。


而佛学的教育,是一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无数善巧方便的教化方式。它更重视人生、生活的教育,它的思想涵盖了爱国、爱民、爱家、爱一切众生。


通过佛学的教育,使人成为圣贤,然而长城非一日建成,因此佛学的教育根据不同的情况又包含了三个目标:


初级目标:通过人天乘的教育,造就身心健康、品行高尚的人。


中级目标:是通过声闻乘的教育,造就解脱的圣者,也就是佛学所说的阿罗汉。所谓解脱,就是通过修行彻底摆脱生命内在的迷惑烦恼,证得涅槃。


高级目标:是通过菩萨道的教育,造就佛陀那样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究竟觉者。


佛学不仅是一种宗教,更是一种教育——即佛陀对众生的教化 。以佛为师,心怀感恩,每一天都是教师节。